2003年,義大利北部城鎮伊夫雷亞(Ivrea)互動設計學院(Interaction Design Institute Ivrea)的高中老師為了讓微電腦課程更易於學習,設計出一種稱為「Arduino」的開發板,不論在硬體或軟體上都採用開源(open source)設計,因此任何人都可沿用或改良。 Arduino使得沒有專業背景的學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以低成本打造出有趣的應用,比如機器人或音樂DJ裝置。人人都可以實踐創意,變成一位「創客」(Maker)。不過,Arduino得使用純文字C++程式編輯程式,自身也沒有內建I/O元件,必須透過連接外部電子元件才能有其他的功能,但要進行工程接線,對小小朋友來說有點太難了。這或許就是為什麼許多廠商推出了事先設計好的套件包,例如自走車或機械手臂,甚至乾脆量身打造自走車專用的Arduino開發板,如S4A (Scratch for Arduino)好降低小小朋友的上手門檻,...但即使如此,Arduino對小小朋友來說,難度仍然是偏高,那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呢?
有的,就是 "micro:bit" ! micro:bit可以用Makecode以堆積木的方式來撰寫程式,本身即內建了亮度計、溫度計、電子羅盤和加速感應器等。當然,micro:bit也能像Arduino一樣,也可以外接各式各樣的電子元件。還有,現在新推出的Scratch 3.0 只要透過簡單設定就可以和micro:bit直接相連,因此我們就能快速結合
Scratch和micro:bit 進行互動設計的開發,例如借用micro:bit的加速感應計來當作Scratch小遊戲的遙控器呢! 不僅如此,micro:bit體積比較小,還可以拿來實作攜帶式裝置。
mico:bit上的程式也可以透過
Python程式語言來撰寫,以發揮出MakeCode積木語言所缺乏的功能。Python 自2017年開始,在
IEEE ToP Programmming Language 都是排名前3名的,其重要性自然不可小覷。 換言之,國小中高年級生可以使用積木來撰寫micro:bit程式,而國中以上可以使用文字的Python程式來編寫micro:bit程式。若對程式有興趣的學生,未來還可以朝更進階的學習,如
演算法設計或
APCS這類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