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校 | 安和校 | 大直校 | 重慶校

艾思教育 | 數理 · 程式 - 用樂高學汽車工業
艾思教育 | 數理 · 程式 - 用樂高學汽車工業

【用樂高學汽車工業】

在日常生活中,汽車是人們最常接觸到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汽車背後的結構與工業技術往往顯得複雜而難以理解。若能透過簡單、有趣的方式學習,不僅能引發孩子的興趣,也能為未來的工程思維打下基礎。

樂高積木正是一種絕佳的工具,它能讓我們以動手實作的方式,認識汽車工業的重要原理。

雨刷 - Wiper

雨刷:機械連桿與驅動設計

雨刷看似簡單,但其背後的設計實則蘊含了精巧的機械工程原理。它的核心,就是一套將馬達的旋轉運動,巧妙地轉換為雨刷臂的往復擺動的連桿機構。這套機構不僅要確保雨刷能順暢地掃過玻璃表面,更要讓兩個雨刷臂能夠同步且精準地動作,不留死角,確保駕駛人的視野清晰。

動手操作: 在樂高課程中,孩子能透過簡單的連桿組合,親手製作出一個模擬雨刷擺動的連桿機制。透過觀察,可以清楚地理解雨刷如何將旋轉運動轉換為往復運動,並確保兩個雨刷臂能同步動作的掃動。
這樣的實作能讓孩子意識到,即使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功能,也需要深厚的工業設計與製造知識,才能確保其穩定與可靠。

前輪轉向系統 - Front-Wheel-Steering System

前輪轉向系統:掌握方向的關鍵

汽車之所以能夠順利轉彎,全賴前輪轉向系統的精密運作。最常見的設計便是阿克曼轉向原理 (Ackermann Steering Geometry),它完美地解決了當車輛轉彎時,內側車輪和外側車輪所走的弧線半徑不同的問題。透過巧妙的機械連桿,它確保左右兩側的車輪能以不同的角度轉動,讓車輛順暢地轉向,同時也避免了輪胎的過度磨損,大幅提升了行車的安全與穩定性。

優勢與應用: 前輪轉向系統是當今所有家用車、卡車及高速車輛的標準配置。它的設計能在高速行駛時提供極佳的穩定性,同時兼顧靈活的操控性,是公路交通不可或缺的基石。

動手操作: 透過樂高積木,孩子可以親手搭建一個簡化的轉向機構。當轉動方向盤時,將能直觀地觀察到前輪角度的變化。這樣的實作不僅能幫助孩子認識複雜的機械結構,更能親身理解汽車安全與操控性能背後的物理原理。

鼻輪系統車 - Nosewheel Steering System

鼻輪轉向系統:精準移動的利器

有別於一般的汽車,飛機、鏟車等特殊車輛採用的是鼻輪轉向系統 (Nosewheel Steering)。這種設計將轉向功能交給了車輛的前輪(或稱鼻輪),使其在狹小的空間內能夠做出更小、更靈活的迴轉。

優勢與應用:鼻輪轉向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實現極小的迴轉半徑。當車輛需要在狹窄、擁擠的環境中穿梭、搬運或停靠時,這種轉向方式能提供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它特別適用於飛機在停機坪上的滑行、倉庫中鏟車的貨物搬運,以及機場行李拖車等,這些都是需要極高機動性、且行駛速度不快的場合。

動手操作:孩子可以試著用樂高積木搭建一個後輪驅動的車體,並讓前輪作為轉向輪。親手操作時,會驚訝地發現車輛的迴轉半徑小得驚人。這不僅能幫助孩子了解鼻輪轉向的獨特優勢,更能理解不同車輛的設計是如何因應其特定的功能需求。

變速箱 - Transmission

變速箱:動力與速度的轉換

在汽車工業中,變速箱 (Transmission) 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功能是將引擎輸出的固定轉速和扭力,透過不同的齒輪組合,轉換成適合各種行駛狀況下的車速與扭力。這套系統讓引擎能在最有效率的轉速區間內運作,確保車輛無論是在起步、爬坡,還是高速巡航時,都能獲得足夠的動力。

變速箱的原理:變速箱的核心概念是齒輪比 (Gear Ratio)。當驅動輪(輸入齒輪)的齒數少於被動輪(輸出齒輪)時,輸出轉速會降低,但扭力會增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低速高扭力」,適合車輛起步和爬坡。相反地,當驅動輪的齒數多於被動輪時,輸出轉速會提高,但扭力會降低,這就是「高速低扭力」,適合在高速公路上節省燃油。

動手操作:在樂高課程中,孩子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齒輪組裝成一個簡單的變速裝置。透過實際轉動,能親眼觀察到輸入軸和輸出軸之間的速度差異。這樣的實作不僅能讓你直觀地理解「齒輪比」的概念,也能模擬真實汽車中「低速高扭力、高速低扭力」的原理,進而體會變速箱在汽車工業中的關鍵應用。

引擎傳動 - Drivetrain

引擎傳動:汽車前進的秘密

汽車的動力來源是引擎(或電動車的馬達),但這股強大的力量並非直接傳送到輪子上。它必須經過一套複雜而精密的傳動系統,才能把扭力有效地送到車輪上,讓汽車順利前進。這套系統就像是車輛的「骨架」,將引擎輸出的能量,一步步轉換為驅動車輪的力量。 而車輛的驅動方式,主要分成三種:
前輪驅動 (Front-Wheel Drive, FWD): 動力傳送到前輪,同時前輪也負責轉向。
後輪驅動 (Rear-Wheel Drive, RWD): 動力傳送到後輪,前輪則專司轉向。
四輪驅動 (Four-Wheel Drive, 4WD): 動力傳送到所有四個輪子,提供更強的抓地力和越野能力。

前輪驅動(FF, 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結構:引擎與變速箱放在車頭,動力直接傳到前輪。
優點:結構簡單,空間利用率高,車頭重有利於抓地力。
缺點:高速與急轉時穩定性較差。
常見車款:多數小型轎車、家用車。

後輪驅動(FR, Front Engine Rear Drive)

結構:引擎在前,動力透過傳動軸送到後輪。
優點: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驅動,操控感佳,適合高馬力。
缺點:濕滑路面易打滑,傳動軸佔用車底空間。
常見車款:高級房車、跑車、貨卡。

四輪傳動(4WD / AWD)

結構:動力可分配到四個輪子。
優點:抓地力最強,適合越野與惡劣路況,也能提升高性能車的加速與過彎。
缺點:結構複雜、車重、耗能大。
常見車款:越野車、SUV、高性能車。

引擎傳動 - Drivetrain

從傳統汽車到電動車

當孩子透過樂高認識傳統汽車工業後,我們還能引導他們思考未來趨勢——電動車。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動力來源是電池與馬達,這使得它在設計上有很大不同。例如:
電動車多數採用「單速變速箱」,因為馬達能在低速就輸出高扭力。
電動車的雨刷與轉向等其他附屬系統,也開始與電子系統結合由電控模組來精準控制。

透過這些對比能讓學生能理解:雖然電動車改變了許多設計,但背後的工程思維仍延續自傳統汽車工業。樂高課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切入點,幫助他們在遊戲與學習之間,連結到真實世界的技術革新。


樂高不只是玩具,更是探索工業科技的橋樑。我們能讓孩子透過動手實作,認識汽車工業的核心原理,並思考未來交通的發展方向。當學生能在積木世界中理解這些知識時,也種下了對工程、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興趣與想像。

所有照片著作權為 [艾思程式教育] 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與使用。

艾思樂高課程 - 專案展示

樂高SPM - 直升機

SPM - 直升機

樂高SPM - 四輪驅動車

SPM - 四輪驅動車

樂高EV3 - 智能小車

EV3 - 智能小車